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016-06-17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高频度出现,对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影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目前,我国政府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世界气候治理,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为沿海经济大省,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逐年提升,在加强顶层设计、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森林碳汇、推进试点示范、探索碳市场建设和开展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完善顶层设计,健全责任体系。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明确重点任务,建立完善指标体系,系统提出主要目标,为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等重点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行动指南。出台《江苏省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暂行管理办法》,建立重点企业强制性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同时,建立了省辖市政府碳强度下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目标逐一分解到各市,并对各市开展年度考核,确保低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能源。我省坚持把调整能源结构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促进全省能源消费改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积极吸纳区外来电,全省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稳步提高,切实控制了温室气体排放。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9 %;全省清洁能源发电占比由2010年的13.7%提高到22.3%,上升了8.6个百分点;同时,全省燃煤机组占总装机的比重由2010年的84.1%下降到75.6%,下降了8.5个百分点。

     增加森林碳汇,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大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培育质量,保护森林资源成果,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全省生态条件和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全省森林资源的固碳能力显著提升。突出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扎实开展森林抚育试点示范和不同类型森林抚育成效监测,深入推进村庄绿化,实施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土保持林营建等重点工程,困难立地造林及生态修复取得新突破。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升全省湿地生态系统的固碳增汇,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积极增加森林碳汇。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林木覆盖率22.5%,活立木总蓄积9000万立方米,生态条件和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资源的固碳能力显著提升。

     推进市县工作,开展试点示范。通过不断加强市县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考核和资金保障,低碳试点范围不断拓宽,低碳工作亮点纷呈。无锡市编制完成了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每年更新清单数据。泰州市建立碳排放预警调控监督机制,对未完成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单位实行问责制和高碳排放行业项目“区域限批”。盐城市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低碳能源,风电和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达28亿千瓦时,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全面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低碳试点示范工作深入持续开展,积极落实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积极推进重点工程、碳管理平台等亮点工程建设。全省开展了3个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2个国家级低碳试点城镇,4个省级低碳城市、11个省级低碳工业园区和10个省级低碳试点企业的创建工作。

     探索碳市场建设,落实国家部署。碳市场建设是实现低成本减排、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发改委牵头开展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我省按照国家部署,结合省情,深入细化各项工作,确保2017年顺利启动碳市场。出台《江苏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将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原则要求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措施保障,提出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加大资金支持和加强能力建设等四大保障措施。由省发改委牵头,建立了江苏省碳市场建设办公室,开展了历史碳排放数据报告、培育遴选第三方机构、强化能力建设等工作,确保江苏省碳市场建设任务按国家要求保质按时完成。

     夯实工作基础,树立低碳理念。我省是全国首个发布年度低碳发展报告的省份,同时认真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加强全省应对气候变化队伍建设,依托南京大学成立二氧化碳封存实验室和二氧化碳矿物封存中试基地,依托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分中心等咨询服务机构,打造全省低碳技术支撑和社会化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国际合作,第一期中德“江苏省低碳发展”国际合作项目取得近30项低碳政策方面的研究报告成果。与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也开展了多个低碳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知识普及,积极营造全社会低碳氛围。今年全国低碳日,省发改委会同有关单位在赤壁路小学组织开展“低碳生活进校园”活动,倡导“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培养孩子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也是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江苏省将继续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双赢。


来源: 新华日报(南京)  作者:  浏览次数: 861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