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提供良机 发展中国家团结应对气候变化

2016-07-11

  在7月10日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论坛上,中外嘉宾充分肯定了南南合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的积极作用,希望借此平台,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气候挑战。

  2015年9月,我国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作为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记者了解到,至今,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40多期应对气侯变化南南合作的研修班,培育了数千名应对气侯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范围覆盖了五大洲。这为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

  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林毅夫指出,在南南合作中,中国的产业升级将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如果这些国家能抓住机遇,完全有可能实现本国经济繁荣、贫困人口减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还是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在有些国家,依赖农业生活的人口超过50%甚至达到80%。农业受到淡水减少和异常气侯变化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比较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挑战的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林毅夫说。

  因此,他呼吁南方国家形成一个共识,督导发达国家实现承诺:率先减排和给南方国家在绿色发展方面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的帮助。此外,南方国家之间要相互交流经验,利用在绿色发展上面的优势,采用新的绿色技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洲,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碳排放量最少,但却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地区。“我们的机制、财政以及技术能力和水平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和其他的区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尽力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应对气侯变化的挑战。”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塞尤姆·梅斯芬在论坛上表示。

  据塞尤姆·梅斯芬介绍,埃塞俄比亚建立了气侯适应绿色经济的战略,致力于适应气侯变化和减少气侯变化带来的影响。目前,埃塞俄比亚能源的70%都是来自可再生能源,例如水,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等。同时,埃塞俄比亚与邻国建立了不少合作项目。但是塞尤姆?梅斯芬提出了一个问题:“埃塞俄比亚如何能够出资支持这些项目呢?”

  “鉴于我们是一个不发达的国家,南南合作是其中的关键。同时,实施协议的支持,包括气侯变化协定的实行,还有我们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都需要支持。”塞尤姆·梅斯芬介绍,南南合作将为埃塞俄比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及经验交流。


  “很多南方国家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措施,中国也作出了榜样。这对于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学习,这对我们是进步的动力。”塞尤姆·梅斯芬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南南合作的举措是非常坚决的。对于气侯变化的应对,干旱、洪水和荒漠化(的治理)我们都有决心。”

  林毅夫表示,减少贫困、繁荣经济是南方国家共同的希望。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气侯变化南南合作高级政策顾问张晓华认为,发展中国家还有相似的发展经历,这些都是进行南南合作的优势。此外,一些经济体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也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树立了信心。

  在张晓华看来,南南合作应该成为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国际机构都应该参与进来,一起推动全新领域的发展。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  浏览次数: 872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