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UND
2016-12-29
本报29日刊 2015年12月24日,南京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随着拍卖槌的落下,南京市第一笔化学需氧量拍卖名花有主。这一槌,意味着南京正式全面启动排污权交易制度,标志着南京进入排污权市场化运行的时代。如今,南京排污权交易已开展一年,排污权交易制度为我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什么?
环保:有钱、有权都不能任性
改扩建项目,必须先购买废气、废水的排污权,才可以投入生产。相较于过去,企业要新上生产线、扩大产能,只要通过环评就能直接上马,执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后,多了一道关卡——买不到排污权就不能进行环评,新生产线、新项目不能开工。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它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在南京,排污权交易是基于全市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企业初始排污权核定制度基础之上的,主要交易四种污染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前两样是废气,后两样是废水。据南京市环保局总量处介绍,从去年开始,环保部门对全市200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初始排污权核定。“这是一项非常复杂、工作量非常大的工程。”总量处袁进辉说,每一家企业的初始排污权核定都需要连续跟踪一段时间,废气、废水排放量除了根据企业上报的数据,更要看企业的生产量、用水用电量等等。通常来说,初始排污权都是企业排污的“天花板”,除非企业扩大产能,否则不可能超出初始排污权。
而超出部分,就需要另外购买,即排污权交易。
根据统计,从去年12月24日到今年年底,南京共进行6次排污权交易。目前交易的程序是,由环保部门从市排污权储备库中拿出可以交易的污染物排放指标,投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因为增加产能、投入改扩建项目需要增加废气、废水排放的企业,到平台报名,获得交易资格后,在规定的时间参加竞标,价高者得。
袁进辉参加过全部6次排污权交易,他回忆,竞拍现场“火药味”十足,排污权以2—3倍的溢价售出非常正常,原因是排污权是限量供应,而购买者众。“排污权交易就是有钱不能任性,有权也不能任性,这个权指的就是排污权。”他说,实施排污权交易后并不意味着只要有钱就可以无限制地购买排污权、无限制地排污,每次从政府储备库拿出的排污权是有严格限定的,而南京的重点工业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会新增排污,比如增加生产线,比如有建设项目,燃煤锅炉要开展超低排放改造等等。拿出来交易的排污权只有那么多,众多企业争相购买,很多企业买不到排污权是常事。
开展排污权交易,交易费用去哪了?市环保局介绍,6次交易产生交易费用超过6000万元,这些将全部专款专用用于全市环境治理。同时,200家重点工业企业的初始排污权核定已全部完成,从明年1月1日起,我市将对工业企业的初始排污权进行排污权收费制度,这是我市首次执行排污权收费制度,即企业要先购买排污权才能有权生产,而改扩建新增加的排污权,还要再通过排污权交易进行购买。至此,我市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
企业:排污权就像生产的“准生证”
去年12月24日进行了首次排污权交易,首笔上市交易的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交易总量是160吨。当时有14家企业举牌竞价,最终,首笔化学需氧量使用权以超出底价1500元/年·吨成交。买家是南京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成为我市首次通过购买获得排污权的企业。
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糜仁说,在那次交易中,公司除了购买了化学需氧量,还购买了别的污染物排污权,原因是公司要新上一条生产线,年产5000吨的脱硝催化剂专用钛白粉。公司立项后,由第三方环评公司核算了新增加的污染排放量,公司报名后参与排污权交易。
“按照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规定,我们一次性购买排污权只可以使用5年,5年后如果需要,还要继续购买。”糜仁说,相比以前,现在公司新增加生产线要走的程序更多,成本也增加了。这条新增生产线在买到排污权后才开始建设,目前仍在施工阶段,预计明年6月份可以投产。
而金陵石化有限公司则没有钛白化工那么幸运,企业因为油品升级项目要增加排污量,需要购买氮氧化物排污权,首次开展排污权交易时,公司就报了名,当时没有买到,经过几次交易,最终需要的排污权分成好几次购买才买足。公司安全总监陆鹏宇说,买不到的原因是供应量太少,“排污权真的是有钱都买不到。”
几家接受采访的工业企业都表示,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后,排污权成了企业生产的“准生证”,企业酝酿增加产能、扩大生产,拿不到这张“准生证”就只能等着。要买排污权意味着成本增加,而交易很可能一次两次都买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控制企业排污。
思考:
资源有价意识正在全社会形成
采访中,受访的企业人士介绍,开展排污权交易,除了增加企业排污成本之外,更让企业的环保意识在增强。“以前算账不会这么精细。”糜仁说,现在增加生产量要严格核算污染排放,作为企业,我们希望投产更环保的工艺,减少污染排放,这种环境资源有价的意识,是开展排污权交易制度之后才更加强烈的。
“生态资源是有限的,生态资源是有价的,造成污染排放就是在使用生态资源,应该付出经济成本。”陆鹏宇说,以前虽然知道生态资源有价,但只有参与排污权交易后这个意识才根深蒂固,环境资源不可能无限使用,通过排污权交易,企业会自主自觉节能减排,通过价格杠杆鼓励企业清洁生产,排污权交易做到了。
市环保局总量处副处长周徐海说,开展排污权初始权核定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后,企业处于成本控制的考虑,会减少污染排放,而执行这项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资源有价的共识。
市环保局副局长孟凡友认为,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容量有限,环境也是公共资源,环境资源有价的意识正在逐步确定。二是推动企业朝着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转型,减排意味着减少生产成本,这种价格杠杆作用被证实促使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更多。三是推动南京市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完善。
根据市环保局总量处提供的资料,排污权交易制度执行后,不仅企业的环保意识更强,一些园区也更加重视环保工作,比如南京开发区、南京高新开发区等几个园区在今年都启动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后,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更少,园区内的企业在废水排放方面要支付的排污费就更少,园区通过提标污水处理厂减少企业排污成本,以此吸引企业“留下”。
据悉,目前我市正在开展的排污权交易,主要还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一级交易,而真正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企业和企业之间自主交易的二级市场。这种交易将不再是由政府拿出排污权让企业购买,而且企业之间自行买卖,比如企业通过关停污染项目、改造升级旧的生产工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后,减少了排污权,多余的排污权就可以让政府出资收回或者上市交易。排污权可以换钱成为现实,企业对环保投入越多,将可以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产出。二级市场建立后,政府将不再提供排污权,这样,全社会的排污总量还将进一步得到控制。预计在今年,我市将首次尝试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排污权交易。
南京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炳认为,排污权交易既可以通过有偿价格促进企业减排,又可以通过竞拍形式实现排放指标的优化配置,对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