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2017-03-15

  全国两会期间,安徽省代表、委员围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建言献策——

  坚决守住生态底线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长远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意识,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立市作为发展的首位战略,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边建设边破坏’的弯路。”全国人大代表韩军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坚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以稳增长为前提夯实“绿色实力”,以供给侧改革为途径激发“绿色动力”,以转型升级为支撑扩大“绿色空间”,以增进福祉为目标打造“绿色民生”,用绿色力量构筑幸福之城。

  让绿水青山常在、蓝天白云常伴,加强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空气质量依赖于气象条件,每年冬季都是雾霾频发阶段,说明监管力度不足,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和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杨杰建议,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超低排放标准,严格落实企业环评审批验收、排污许可、清洁生产等规定,从严督查污染物达标排放及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以严格的环保标准抬高绿色“门槛”,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

  “我们是农业大国,农村美,国家才会美。 ”全国政协委员夏涛表示,当前各地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有效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但在很多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资金不足、体制不畅、意识不强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扶持措施,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同时,强化县乡两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促进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视。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日益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说,只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才能摆脱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路子,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让产业变‘绿’,让‘绿’变产业,关键是要构建绿色工业、绿色建筑和生态农业体系,发展安全稳定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农业是重要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陈光辉表示,应积极推广将生物种植、养殖结合起来的多维组合技术,改变落后的农业模式和化学农业方法,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复合式循环农业模式,形成全生物链、全产业链的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为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找到系统解决方案。

  “绿色发展、生态振兴已经成为当前很多地方的自觉选择,要在绿色发展的轨道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型产业、打造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全国政协委员吴春梅建议,各地在发展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明确重点、集成推进、循环利用,构建绿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特别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制度保障至关重要。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有序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比如新安江流域首轮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效显著,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并持续改善。 “但从总体上看,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偏小、标准偏低以及体制机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于一苏说,当务之急是抓紧以法律形式将补偿范围、对象、方式、标准等确立下来,加快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科学运行机制。

  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要从丰富河长制管护内容、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落实考核问责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发挥河长制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纪冰说,河湖污染是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应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系统治理。在明确河长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丰富管护内容,增加对河道治理、堤防除险加固等工程的管理,强化河道日常管护。建立健全河湖管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组织机构是否到位、工作责任是否明确、分年度工作任务是否完成等的考核问责,推进河长制真正落地。

“政绩考核机制是绿色发展的‘指挥棒’,要通过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来指挥、引导各级政府和官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牛立文表示,有什么样的考核标准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施政行为。要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突出分类差异化考评,用“差异化”代替“一刀切”,改变不合理不科学的状况。 “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高屋建瓴、加强顶层设计,也需要一级级政府、一任任领导常抓不懈,引导各级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扎实工作。 ”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浏览次数: 676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