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 取得重要进展

2017-03-22

日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研究团队在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论文《1990-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的碳排放研究》,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该研究为我国土地利用方式提供了新的决策支撑。

目前,世界范围内由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造成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损失(碳排放),是仅次于能源消费的第二大碳排放源。此时,生态型土地利用方式成了减排的重要措施,对缓解能源消费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土地利用的类型和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发生着显著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参与研究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揣小伟介绍,在摸清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碳密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蓄积能力,并通过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对20年来我国六大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转移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以土地为依托,核算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产生的影响。最终发现,我国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给碳排放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随着建设用地等规模持续扩大,给陆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碳排放,同时,随着植树造林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又抵消了部分碳排放。这一研究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进行了全面检验,为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同时,减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带来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来源: 江苏科技报  作者:  浏览次数: 1255

Website

公众号